2010年11月24日 星期三

個人取向 (2010)


(picture from google image search)

那種單戀是我沒遇過的愛情方式

單純的付出讓我流淚

或許是因為認為

只有親情才能作到這種程度而掉淚吧

還是因為那是我永遠遇不到愛情體驗呢?

或許只是因為我太喜歡朴凱茵而已

2010年11月11日 星期四

最後兩個大法師 Skeletons (2009)


(picture from Skeletons-the movie/official site)

skeleton in the cupboard

don't chase it !

or you will become Bulgarian!

2010年11月8日 星期一

秋鬥 (2010)


(picture from 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參與的朋友說這是大拜拜,有鑒於我一直無緣參加媽祖遶境等台灣重要廟會活動與遊行,於是特地順路的過去看了一下。地點就選在我最愛的監察院門口。

監察院在我高一的時候成為了我的最愛。那時我跟死黨不知何故會相約在那附近並走到台北車站吃飯。那年監察院在整修,水泥車,砂石車進進出出,就在我跟死黨想要從行政院這邊強行衝過即將紅燈的斑馬線時,一台水泥車就這樣從監察院門口駛出並朝我們的方向開來。我跟死黨在奔跑中緊急煞車,並不約而同的說出"大哥我錯了!!"(這可能是當時因為某件記不得的事情而出現的口頭禪吧)

不過事後證明,的確在這個重兵把手的地方,說出這樣的話也好像沒啥不對。反正面對這種龐然巨物也是很難不低頭的。而秋鬥也同樣是這回事。我不理解這些社會運動者在別人家後院玩家家酒的感覺是如何,但他們的確展現出一些我所看不到的熱情,不知從何而來,也不知將帶往哪裡去。

我朋友帶著俄羅斯毛帽,滿臉鬍渣叼著煙,以一種似乎是社會運動人士的標準模樣打扮看著這場大拜拜,他沒有跟我說什麼,默默的讓我自己去體會。我隨著遊行隊伍走在中山北路上,邊跟著還是學生的台灣社會主義同盟成員聊天,我好奇他們參予的動機,可惜還沒來得急跟所有的人(大概三四個成員)說上話,我被迫趕往微風廣場參與另一場秋天的大拜拜,金馬影展。而當我走進微風廣場的大廳,我想像著後面有著遊行群眾跟著進來,喇叭,口號,歌聲與交通警察的哨音席捲而來,在還沒來得及幻想完我就已經搖頭消除了這場夢境。穿梭店家中的購物人群,推著嬰兒車的夫妻,趕著看電影的人們,等電梯的排隊人龍,又誰能說這裡不是也正在上演一場遊行呢?我快步走上了電扶梯,前面女士的毛靴很快又將我的注意轉移。

開羅假期 Cairo Time (2009)


(picture from IMP Awards)

絕對不要相信女人

尤其是漂亮的女人

2010年10月26日 星期二

Those nights in D.C (2008)

我不知該如何回想起那幾天在D.C的夜晚。

在D.C閒逛到晚上,純粹是為了等Metor的尖峰時間過去,為了省下那一兩塊美金而在冷冽的寒風中行走著。漫無目的的走,緩慢的,手插著口袋,看著人來人往的行人,依偎的情侶,團聚的家庭,而我只覺得好冷,那種想哭的衝動絕對不只是因為天氣。

那是種"嘿~誰都好"快來陪著我的孤獨,在低溫中的內心發酵,然後隨著時間滴滴答答的滑過,膨脹到即將爆炸。但我還是忍了下來,直到回到民宿,快速的衝進了浴室。隨著蓮蓬頭的熱水澆下,我的眼淚也再也止不住。

這就是那些在D.C的日子,每一天的晚上。

2010年10月25日 星期一

Halloween in Miami (2008)



走在Lincoln RD這條Miami Beach 最熱鬧的路上,旁邊的變裝店從我中午經過就已經排滿了人。直到即將入夜人群依然大排長龍。走在路上,幾乎沒有一個小孩是沒有裝扮的,這讓我覺得如果將小孩帶出來卻沒裝扮似乎會讓小孩記得一輩子。

這讓我想起小時候的某年元宵去看花燈,在中正紀念堂裡經過一個美濃紙藝的攤子。老爺爺除了販賣著紙工藝品外,另外也十分感歎無人將接手其技藝。由於家裡購買了些東西,所以老爺爺將一個紙扇子交給了我,叫我18歲後拿著紙扇去找他學藝。當時懵懵懂懂的只一鼓腦的覺得爸媽要把我賣掉了似的,接連做了幾天的惡夢,並將那紙扇藏的遠遠的在櫃子最裡面。

我想,如果在萬聖節那天走在Miami Beach的Lincoln RD上。身為一個小孩,沒有變裝,那你一定會像我一樣記恨一輩子。不過當我隨著管風琴聲轉進了Miami Beach Community Church。這想法隨著裡面滿坑滿谷玩樂的小孩們蒸發。裡面的遊樂園塞滿了瘋狂尖叫的小朋友,沒有人在乎你是否變裝,沒有人在乎這是萬聖節,只有旁邊父母手上的爆米花與隔壁冰淇淋的攤販以及各式的遊樂設施才是最重要的。我搖了搖了頭離開了外面的親子世界,走進傳出管風琴的教堂內。一個有著吸血鬼披風的人正背對著我在教堂禮台上彈奏著。我靜靜的坐下,開始享受如電影般幻想劇情(在我腦內)與配樂。當彈奏結束後,我股起了掌,唯一一個,大概除了走累了老人家外也沒人會在這時候待在教堂裡。(更不用說外面有個瘋狂世界)。戴著電影驚聲尖笑面具的男人撫開披風轉過身來像我致意,然後蕭灑離去。不論如何,我一定要練會鋼琴,我暗自下了決定。能彈些什麼都好的決心,反正不用露臉,我對自己這麼說。

外面已經入夜,人潮大量湧入,兩旁的餐廳裡面熱鬧外面也排著火熱,更不用說人人裝扮並樂意供人拍照合影造成嚴重回堵,整條Lincoln RD已經超越週末的士林夜市了,於是,我慢慢的擠出了這條華麗的街道,走入外面的麥當勞,裡面一樣樂鬧,但不屬於萬聖節的,而是屬於麥當勞自己的。不論是什麼日子,最便宜的食物總是有他的市場。對我而言,不知道該吃什麼的時候,我就會走進去,迷惘時亦然。這個晚上,邁阿密海灘的萬聖夜,我最好早早入睡。

2010年9月27日 星期一

酷馬 fantome,oues-tu? (2010)


(picture from google picture search)

國片史上最糟糕的預告片...

當然本片也不會好看到哪去

2010年9月8日 星期三

心靈獨奏 The Soloist (2009)


(picture from IMP AWARD.com)

DVD裡面有段關於Steve Lopez講述他帶Nathanil Ayers到演奏廳看Yo-Yo Ma表演大提琴,因為Nathaniel與Yo-Yo Ma在紐約的Juilliard學院都是主修大提琴。兩人彼此知道對方,但並未熟識。巧合的是,這兩人皆沒有完成在Juilliard學業。

Yoyo Ma邀請Steve與Nathaniel到後臺見面,之後Yo-Yo Ma將他的大提琴交給Nathaniel彈,然後跑去接受媒體采訪。DVD裡面Steve把這段故事描述的非常的美麗,尤其是Yo-Yo Ma後來對Nathaniel所說的話,有興趣的人可以自己去DVD裡面看。

但我想講的其實是,Yo-Yo Ma的大提琴是著名的Domenico Montagnana 1733。也就是這位義大利製琴家1733年的作品,將近300年的時光則要價250萬美金。我的重點在於,真不知道Nathaniel彈琴前有沒有先洗手阿。

2010年8月17日 星期二

她方之城 (2010)


(picture from http://neue-angeleggroll.blogspot.com/)

在看所謂旅行記事或是其他人的旅行BLOG時,對我來說喜歡不喜歡的最大重點是不能有太多廢話與流水帳,除非作者有著跟斯文赫定(*1)一樣的經歷。

但其實書寫文字有時候卻又很需要文字的鋪成與敘事造景讓人可以進入作者的故事之中,如何在權衡廢話與製造氛圍兩者,也變成寫作旅行記事最重要的事情,而這也或許就是我喜歡天使蛋捲(*2)的地方。

不過最厲害的其實是,她方之城所走過的地方,我幾乎一個都沒去過,這對我來說是很難得的體驗。因為其實我近乎痛恨似的不想看到任何我沒去過地方的旅行敘述。但在她方之城裡,我陪著走過了一個又一個的地方,在那些我沒去過的世界裡,我又找到了最原本的渴望。因為好像太不真實了,就像在聽故事一樣。而這樣對我來說,或許才是最真實的。

最後,引述自己看書前說過的話,並補充看後想說的話。

她方是:天使走過蛋捲的地方以及,聽故事的地方。



*1:20世紀初的瑞典探險家,現代中亞地區地圖繪製者。
*2:她方之城作者天使蛋捲改用本名出版,但因為我還是躲在黑暗中,所以繼續用此名稱呼她。

2010年8月11日 星期三

Colonial Park Cemetery (2008)



這座落在Savannah,Georgia 的墓園Colonial Park Cemetery 因埋葬多位城市名人與戰爭英雄而著名,但現今則為Savannah市區最棒的鬧鬼景點。除此之外,這裡因為有著決鬥者之墓(Duellist's grave)而永遠讓我印象深刻。

Lieutenant James Wilde在1816年的1月16日與同軍團的Captain Roswell P. Johnson於Savannah附近的河邊進行四次交換射擊的決鬥,被命中心臟而斃命。沒有任何紀錄留下兩人爭吵的原因。而最終只留下了諷刺的墓誌銘陪著這場決鬥的勝利者。
"by the hand of a man who, a short time ago, would have been friendless but for him"
大概的意思是:
"James在不久之前,被一個僅有James這個朋友的人所殺死"


James Wilde 其兄長也是著名的詩人及州議員Richard Henry Wilde留下了美麗卻殘缺的詩篇,恰巧為決鬥者之墓的主人下了最憂鬱的注解。這詩的開頭是這樣的:

My life is like the Summer Rose.
That opens to the morning sky;
But ere the shade of evening close.
Is scattered on the ground - to die

在那個會因為某些沒人會記得的小事而展開所謂光榮決鬥的年代,能真正讓其名號流傳下來的,或許才是最終的榮耀。另外,如果那些爭吵的事情真的有大到會被紀錄下來,或許也無法用決鬥來解決吧。這樣說來,想要留下決鬥者這稱號,似乎也沒有這麼簡單呢。至於那些遺留下來的悲傷,總會成為某些人的故事,繼續伴隨著我們的人生流傳下去的。

2010年8月3日 星期二

直到路的盡頭 Bike to Keywest (2008)

常常有人說到旅行,就會出現這句話,直到路的盡頭。很有感覺的一句,但真的到了盡頭時又如何呢?


當你走到美國US-1公路的起點與終點Keywest時,發現一件黑色的T-shirt上面印著TAIWAN,請你幫我拍張照,即使你不想還給我,至少也讓我留個紀念。


有跑步衝刺體驗的人應該都有這感覺過,抵達終點線前總是覺得特別漫長,肌肉緊繃到酸痛,腦袋空動,眼睛盯著最後的目標,手臂的晃動逐漸失去控制,四肢似乎全面失去知覺,然後直到抵達終點,一切突然靜止。只剩下喘著大氣的自己,以及即將爆出的汗水。但是騎了140英哩到達終點可一點都不是這樣。騎過整個Florida Keys島鏈上唯一與最後一個大城市,麥當勞,漢堡王,KFC,應有盡有。旅客,旅客,還是旅客。而到了最後則是一個分界線,左轉,大陸最南端標誌;右轉,US-1的終點/起點。到此,我的旅程終於結束。

直到路的盡頭。我幾乎環繞了整個Keywest兩三圈,尋找每條路的終點。一望無際的海是永遠最終的答案。這裡真的已經是路的盡頭了。接下來該幹些什麼?海明威給了我很好的答案,他在Keywest待了數年,最終跳上了船,前往古巴。路的盡頭是海,海的盡頭是下一片陸地,一切無關到底要去哪裡,而是是否會跨出那一步。

如果無法體會,那現在就給自己一個目標。我滿心歡喜的離開這個日歿的城市,我最終知道這裡永遠不會是屬於我的地方,因為征服的道路上,沒有盡頭,而我想要征服的世界,無止無盡。就像當我將離開Keywest的前一天晚上,歐巴馬當選了美國總統,直到路的盡頭? 喔不,一切才正要開始呢!

2010年8月1日 星期日

少年鱷魚幫 Vorstadtkrokodile (2009)


(picture from google picture search )

青少年冒險故事

永遠是我的最愛

但即使有多麼自豪於鱷魚幫

其中的所有衝突卻太虛偽與太無力了

2010年7月14日 星期三

凱爾斯的秘密 The Secret of Kells (2010)


(picture from IMPAWARD.com)

拿國寶來做動畫的典範

可惜除了美術設定值得讚嘆外

劇情平鋪直述到令人昏沉愈睡

大概只比直接看聖經好一些而已

2010年7月13日 星期二

微憂:那些無事在台北走路時想起的小事(2010)


(picture from 博客來)

看著書就像作者本人在旁邊的碎碎念

有點懷念卻又有點心不在焉

除了一兩句語重心長的針對性言語外

似乎一句話都不記得

於是我將微憂看完

卻連一個字都想不起來

畢竟妳的台北不是我的台北

就像我喜歡妳卻一點都不認識妳一樣

2010年7月10日 星期六

The Girls (2008)



看著那樣的背影

突然發現我很久沒有跟一群女生出去玩了

雖然我幾乎沒辦法跟這些女生講什麼話

但心裡卻還是小小的高興了一下

在旅館遇到的DOMOAI離開了老公繼續自己的旅程

剛從伊朗過來到Van這個美麗的城市

一時還不適應國家的轉換

於是跟著愛斯基摩大人與我一起行動

在前往Van castle 的途中

被一群高中女生搭訕

那些女孩兒是附近女子孤兒學校的學生

她們帶著我們到她們學校用餐

再用偷吃步的方式讓我們免費進入Van castle 內

我默默的走在人群的最後

看著前面的這些女孩們

突然間很羨慕愛斯基摩大人與DOMOAI

即使言語這麼不方便

依然很容易的手勾著手走著

就像認識一輩子一樣

有個女孩突然回過頭

看著好似被冷落的我

我對著她笑了笑

她臉上也浮起一抹笑意

轉頭繼續對著旁邊的愛斯基摩大人說著

我永遠都不會懂得語言

或許過往的時間已經長到我幾乎回想不起來

我曾經也有過這樣的朋友

跟著一群女孩的時光

以及同樣會注意到你的回頭微笑

Hey!Girls,i miss you guys

或許此景永不在

但這瞬間是一輩子的

2010年7月8日 星期四

劇院總是不夠嘻虐

無論是

故事

音樂

電影

甚至旅遊

劇院依然不夠以嘻虐的態度面對之

即日起實施加班制

2010年6月29日 星期二

7哩橋與無人海灘!Bike to Keywest! (2008)



如果你在Florida Keys撿到一件黑色T-shirt上面印著TAIWAN。請你還給我,因為我真的很喜歡它。


離開Marathon後就知道今天將是愉快的旅程,不僅有著充裕的時間悠閒的騎到Keywest,更能找個喜愛的景點停下來待個12345個小時,純憑我個人喜好。不過在此之前,我先因為前面兩座橋而停了下來。這座橋為七哩橋,顧名思義就是全長七英哩,是Florida Keys這段路上最長的橋。我的問題在於我要走左邊那座新架的橋樑,還是右邊那個似乎行人與觀光客都在走的舊橋。最後讓我打定主意的是舊橋有經過一個可愛的小島嶼,旁邊有交流道似乎可以下去看看,於是我抱著大不了再騎回來的心態前進了。



我很快的折返了,因為畢竟命運還是順著我的意,反正你有回頭的心裡準備,老天不會讓你失望的。這下七哩橋我騎的不止七哩了,所以當我走上新橋時,發現真的騎了好久好久好久,然後我開始拿起相機在橋上邊騎邊拍。我的坐騎BIKE FRIDAY Tikit因為變形機制的關係,是少數我無法安穩放手騎程的腳踏車,以致對於自認可以邊騎車邊吃便當的我來說,邊騎車邊拍照突然變的十分的困難,導致於幾乎沒有什麼可以看的相片。



之後我轉進了BAHIA HONDA STATE PARK。門票是1塊美金,汽車另外計費(1X塊),當然腳踏車是免錢的。這個地方被某雜誌評選為199X年世界最美的海灘,但我期待的沙灘美女比基尼並不在其中。這是一片無人的海灘,不知名海鳥在我經過時成群的飛舞離沙灘後又降落在另外一頭。於是我就這樣栽進那無限透明的蔚藍海水中。11月的海即使在這裡還是頗有涼意,但我也就這樣擱淺在這無人沙灘上伴隨著酷熱的陽光與冰涼的海水大作白日夢去了。嗯,我覺得如果旁邊有個比基尼女郎陪伴的話,我可能再也不會醒過來了。



p.s:這段路途的舊橋會刻意的中斷,好讓大船可以不用繞路順利通行,而新橋會刻意架高讓船可以從橋下穿過。

2010年6月28日 星期一

12小時的浪漫旅程!Bike to Keywest!(2008)



如果你在這段US-1上撿到一件黑色T-shirt上面印著TAIWAN,那不用懷疑,一定是我的。


如果說人生中面對刺激時總是會燃起衝動,那這整段旅程中,我總是一直面臨著隨時想要連人帶車衝下海的衝動!想想當你順著風,兩旁是一望無際的大海,一個人一台腳踏車,載著你唯一僅有的所有東西。幾件換洗衣物,一個睡袋,一個單人帳篷,兩台相機,兩本書,跟從GOOGLEMAP上印下來的美國東岸地圖。這是一個人的旅程,與自己的浪漫旅程,享受所有在豔陽與海水交雜下所有的樂趣。哇!這聽起來真是太寂寞了,尤其是當你知道你還有105英哩要騎的時候。

然後總是會有些事物提醒你並不孤單。像是等候過橋的車輛,在任意
橋邊釣魚的人們,以及每個島嶼的名字。我努力記著這一個一個島嶼
的名稱,到了第三個之後,我已經放棄了,接下來我自己幫這些島嶼
取名字。"怎麼這麼小島""一個彎就結束島""有鹿出沒島""不能路邊停
車島"隨著我所看到的東西,甚至是那些一直出現禁止搭帳篷的標示牌。

Marathon這個地名取的蠻有意思的,在經過12個小時的騎行後這是我今晚要住的地方。當然我是可以晚上趕路一直騎到Keywest去,但是失去了放眼望去一切的藍,這將毫無意義。我沒有要傳遞勝利的消息,也沒有打贏什麼重要戰役。我所要的只是該好好想想到底該去哪裡搭帳篷。

教堂,一個人都沒有。人家的後院,極度不友善的人們。旅館,沒錢。
我在Marathon繞行了半個小時,依然不知道該怎麼辦。然後我看見了
她。金髮碧眼,皮膚曬的接近古銅色,眼神剛毅,坐在車子的駕駛座
裡。她似乎看見了我,帶點好奇的眼神讓我決定向前搭訕。走投無路
時英文總是特別的好,我很快就博得她的同情。一個人的腳踏車旅行,
沒錢的學生,尋求一個晚上的庇護所。最後,她眼神轉了轉俏皮的告
訴我,附近一座橋旁邊的樹叢中有塊隱密的空地,那將是我搭帳篷的
好地方。接著她眼色一正說道,叫我小心遊民與注意安全,如果有什
麼事情,趕快連絡她。我對她道了謝,有了她的話讓我心頭一振。接
著我目送著她開車離開,結束了我第一次對女警搭訕的紀錄。不管從
什麼角度來看,結果似乎還不錯。


p.s:Florida keys全線禁止晚上六點後搭帳篷

2010年6月17日 星期四

特洛伊終曲:諸王殞落 Troy: Fall Of Kings (2010)


(picture from google picture search)

最終說故事的沒有再回來,

我不相信這是故事真正的結局。

史黛拉(作者的妻子)並未將故事中平板的海利卡恩解救出來,

不論在前兩集或是第三集開頭多次的提及所謂英雄真正的定義。

海利卡恩最後依然毫無變化的死去。

(這也或許導致他在伊里亞德裡一點都不重要的關鍵吧)

席拉的火山最後帶來了大災難的色彩,

同時給了埃及與亞特蘭提斯的時代觀感,

卻無法拯救不堪的結局,匆促,草率與無奈。

但就如我們所知的,

故事最終流傳了下去,

所以說故事的傢伙最終還是回來了。

彎曲吧!湯匙 (2009)


(picture from google picture search)

我ㄧ直希望台灣能拍出這樣的小品。

不是為了什麼目的,述說什麼故事或道理。

而是單單為了個夢想,

給小孩子的夢想。

就像是當年鐵人28號帶給人們的感動。

以及彎曲吧!湯匙中Masami。

因為我們同樣相信,

而希望終將存在。

2010年5月20日 星期四

Peshawar Tea House (2008)




Peshawar白沙瓦,這個巴基斯坦(Pakistan)隔著開伯爾山口(Khyber
Pass)與阿富汗(Afghanistan)為臨的邊境城市,自古就因其地利成為
貿易與商業大城。亞歷山大大帝也就是經此殺進了印度,也可惜的他
地圖畫錯,把印度河當尼羅河上游,耗費了大軍死在現今伊朗與巴基
斯坦為臨的礫漠中。

Peshawar除了連接了近東與印度的交通,同時也是絲路南線的商業大
城,也因此Peshawar舊城區隨處可見古代驛站遺跡。這些驛站的誕生
最早應該可以追朔到古波斯Achaemenid王朝(ca.550~330BC)所開拓的
大陸公路,之後亞歷山大大帝的衝擊所帶了東西交流與絲路的崛起更
讓這些驛站歷久不衰。不過現經所存的驛站多蒙兀兒帝國(Mughal
Empire)之後所遺留下來的,同時也隨著時代荒廢為城市叢林的一隅。



Peshawar的驛站在被淘汰後並沒有被廢棄,畢竟是重要的貿易城市,
這些驛站本身就跟城市有著緊密的結合,於是這些驛站不是繼續向上
加蓋,就是成為城市住宅的延伸,有些時候在Peshawar舊城區的巷弄
中走著走這就會轉進這些荒廢的驛站中了。

進入了這些驛站,一樓很明顯的就是為這些駝獸們所打造的,而這些
聰明的人類自然而然的將生意做到更高的地方。



走進這間位於二樓的小茶館,空間並不大。巴基斯坦各地都有飲茶文
化,畢竟巴基斯坦人一年大概喝掉22億美金的茶,但像在Peshawar這
間二樓小茶館這麼有歷史意義的並不多見了,光看那堆放在那邊成山
的煮茶壺就知道,這些茶壺大概有30年沒洗過了,反正這小茶館只有
旁邊開放的窗戶是唯一個光源,基本上如何骯髒是完全看不出來的,
而更高明的是,各處茶館主打的幾乎都是現煮熱奶茶。這種用奶粉或
是保久乳與茶葉跟大量的糖混煮的飲料幾乎沒有人會不愛上它。要不
是外面有著35度高溫的炙熱陽光,熱茶喝下肚的爽度與噴出的汗水成
正比,以臺灣人喝飲料的實力很快就可以幫老闆提早打烊了。


我沒有記得老闆的名字,也沒想問這間小茶館的歷史有多悠久,更沒
注意到底一杯茶多少錢(被請客)。我所記得的是當我準備離開下樓
時,印入我眼簾的冰箱,裡面的可口可樂,雪碧,芬達汽水令我不經
意的覺得,不論茶館過往的歷史有多久,喝茶的歷史有多久,現代的
產物最終依然鋪天蓋地而來,席捲任何我們會經過的地方。而我的確
也在後悔著,如果當初上來的時候有注意一點的話,我絕對會選擇冰
涼的可口可樂而不是讓我爆出一身汗的一杯熱茶。管你誰請我都一樣

2010年5月19日 星期三

第36個故事 Taipei Exchange (2010)


(picture from 第36個故事官方部落格)

我在想
如果我沒有在咖啡店工作
沒有住在民生社區
沒有停止想過環遊世界
這36個故事是否對我有意義


有的

當薔兒開始述說起那不存在的故事時
一切有了意義
即便我看過無數的故事書
依然沒有故事比的上在漆黑房間裡聽著老哥說著他傳奇的故事
那是我人生中唯一記得的床邊故事
那也是我唯一聽過的床邊故事

而從此之後

我永遠成了說故事者
述說著屬於我的故事
不論真或假
虛構或寫實
嘗試著回到了那個時刻
一個人一間電影院
我聽著薔兒的故事
太過真實也太過夢幻
我心滿意足聽完了故事
闔上了眼睛
希望不要忘記

2010年5月7日 星期五

特洛伊二部曲:雷霆之盾 TroyII:Shield of Thunder (2010)


(picture from books.com)

甘尼,知道我是誰麼?
奧德修斯對著頭豬說道,我是謊言之王,說故事之王。


黃金謊言之王的故事太過耀眼,
他活著這件事本身就是傳奇的存在。
看那平板的阿基里斯,
看那無實的主角海利卡恩。
其它史詩中的人物,
在故事中的都成了免洗的角色。

在這段故事的尾聲,
我們只聽得其人,不得其人。
但我們知道謊言之王終將回來。
因為他開啟的故事,最終也會將其結束。

只不過看來是要再等等了。

2010年4月29日 星期四

修道院博物館 The Cloisters Museum (2008)


(picture from www.metmuseum.org/cloisters)

The Cloisters Museum可能沒有正式的中文名稱,但俗稱為修道院博物館,或是修道院分館。分館當然是因為它屬於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的分館(憑門票兩館都可以進去)。而修道院,則來至於cloisters 這詞。

cloisters:意思為教堂,修院的迴廊,或是指修道院的一部份,或是修道院本身。這字應源自於拉丁文的clausura,有閉嘴的意思。

也因此,The Cloisters Meseum也可以說是迴廊博物館。這裡的迴廊指的是修道院裡的迴廊中庭。在Jacques Le Goff著的"中世紀英雄與奇觀"(貓頭鷹書房)一書中,有很詳盡關於迴廊中庭的介紹。最主要的則是迴廊中庭庭園與圍牆的意像與基督教的天地意像有關。其他的細節書中有非常詳細的介紹,是個光看書名看不出來的神奇著作。

The Cloisters 最初為雕刻家George Grey Barnard(1863-1938)所有。他在法國發現了
Cuxa Cloisters 的遺跡,並以低價向當地人購買。法國政府很快的發現這件事。在輿論下Barnard歸還了一些殘骸,但卻在法國政府修法前迅速的將遺跡的主建築運回了美國。藉由這些
遺跡,Barnard開了一間美術館,也就是大家所知道的The Cloisters。

1920年,大都會美術館在John D. Rockefeller Jr.(1874-1960)60萬美金的贊助下,買下了The Cloisters。Rockefeller 同時用現在The Cloisters的所在地Fort Tryon Park的土地交換了曼哈頓洛克斐勒大樓的建地。

The Cloisters主要是由Barnard從法國搬來的Cuxa Cloisters為主體,並加上許多12~14世紀的
歌德及羅馬式的中世紀教堂裝飾,如拱門,屋頂,庭院等。而內部則有多處歐州修道院的遺跡,其中羅馬式的拱型牆面則是由西班牙12世紀的Fuentidue禮拜堂一磚一瓦拆解後運來美國重新組合而成的。另外,Rockefeller所贊助的收藏品Hunt of the unicorn壁毯則成為The Cloisters最代表性的展覽品。

The Cloisters地處曼哈頓極北的Fort Tryon Park。遠離了市區的繁華與塵囂,有著遠眺對岸紐澤西的大好風景,雖然建築本身有著大量的美式拼湊,但在確定的中世紀主題氛圍下,成為了紐約眾多博物館之中獨樹一格的存在。有機會到紐約,請到The Cloisters的迴廊中庭坐坐,享受在建築中與天地一同的感受。

2010年4月18日 星期日

特攻聯盟 KickAss (2010)


(picture from Allmoviephoto.com)


Well....

I'm a little miss Britney Spear

2010年4月14日 星期三

特洛伊:銀弓之王Troy-Lord of The Silver Bow (2010)


(picture from Coverbrower.com)

看完只有一個問題,

就是我們該如何打發等待下一集的時間。

2010年4月13日 星期二

一頁台北AU REVOIR TAIPEI (2010)

(沒有任何圖片可以取代記憶)

新東街跟富錦街的十字路口,
如果是當地人就會知道,
那裡是草埔市場。

其實我完全不知道為啥叫草埔市場,
既沒有招牌也沒有紅布條,
就是個早上會出現在巷弄中的菜市場,
而晚上,
則是個超迷你小夜市,
開著二三四五間推車小攤販,
供應著附近居民的宵夜需求。

最靠近路口的是一攤賣大腸麵線跟臭豆腐的。
我爸總是去那買臭豆腐,
我媽則是愛那裏的豬血湯,
而我,
則是那裡的乾麵的愛好者。

2010年過玩農曆春節,
那夜晚的小夜市卻被打散,
這個20年來的小攤販群只能各自另謀其他地方擺攤。

最近晚上走到那邊,
總是覺得特別寂寞。
空蕩蕩的只剩無聲的路邊停車,
以及旁邊警告車主早上七點要移走的牌子。
或許寂寞的是我,
那樣20年的印象就這樣消逝在現實中,
即使那些攤位都還在附近某些地方,
但那記憶中台北某處夜晚的氛圍似乎就這樣永遠的消失了。
直到。

電影"一頁台北"將近片尾的地方,
默默的出現了那裡的場景。
在全家便利商店的旁邊,
不變的小吃攤,
老闆正在收拾著。
如同記憶中的那樣,
也許因為永遠不復見,
所以更加夢幻也不一定。

原來,
台北真的挺浪漫的,
因為可以真正屬於自己的感情,
或許就只有自己的回憶而已。

而那回憶中
至少有那一頁台北,
是屬於我的。

2010年4月9日 星期五

昨日世界Die Welt von Gestern(1942)


(picture from 博客來)

首先必須引用書中一段話。

"我們好久都沒遇到這樣的夏天了。假如天氣一直這麼好,我們就會釀出絕無僅有的美酒來了,以後喝酒的時候就會想起這個夏天來。"

這時候的時間是1914年的夏季,

說這句話的老農可能想都沒想到,

往後對這個夏天的記憶將是第一次世界大戰。

此後,歐洲,乃至世界,全變了樣。

在昨日的那個世界,一切依稀的是那樣的美好。

但隨之而來的,是一切不應存在的存在。

卻又是貨真價實的。

但如同書中最後的一句話所說的。

"但是,任何陰影,到頭來也只是光的孩子。人,唯有經歷過光明與黑暗,戰爭與和平,興盛與衰頹,才算是真正活過。"

2010年3月30日 星期二

訓龍高手 How To Train Your Dragon (2010)


(picture from IMPAwards)

每個人都有寵物癖

以及

飛行的夢想!

2010年3月24日 星期三

戀夏500日500Days of Summer (2009)


(picture from IMPawards.com)

在這麼多的愛情故事裡

我們終於看到一部在討論愛的電影了

2010年3月15日 星期一

Once (2010)


(picture from DianaVickers-Homepage)

Diana Vickers 這個90年代女孩從08年的The X Factor 節目受到注目,

最後雖然成績止與四強,

但其出眾的外貌與辨識度極高的聲音,

早已獲得廣大觀眾的注意。

經過一年多,終於將於2010年4月推出第一張單曲,

正式出道!

不過現在釋出的新歌Once的MV倒是大大出乎我意料。

一改原本清新脫俗的形象,

走入了俏麗野豔的風格,

想必其經紀公司很有信心能用這種方式,

直接向主流市場挑戰。

不過經過這MV照型的炫染後,

Diana Vickers 也擊敗了Emma Watson 登上了我的

Favorite British Girl 寶座。

2010年3月11日 星期四

Art & Empire Treasures from Assyria(2008)


(picture from Museum of Fine Arts,Boston)

這個展覽在大英博物館,

但2008年則來到了Museum of Fine Arts , Boston。

在旅行中的最後一場特展,結局也是最哭笑不得的。

Assyira,回到家中一查,才赫然發現是亞述。

即便對中亞古文明再不熟析,

也沒低能到看完整個展卻不知道到底在講哪裡的。

時間,位置,發生什麼事,一切一切都在確定不過。

只不過是全英文的。

它讓我看了展,卻忘卻一切,

知識擺在眼前,卻無福消受。

不是因為我英文真的爛到看不懂(事實上就是如此)

而是當我看著英文,我的的確確無法思考。

明明了解的意思但只要不轉換成中文,就像蜻蜓點水般,

霎時間,連水波紋都消逝無蹤。

於是我立下了誓言。

那是一種野心,一種抱負。

一種驅使自己進步的心。

我很知道自己沒有這東西,

所以給自己一個,

然後,希望能有兩個,三個,很多個。

慾望。

或許是人最重要的東西。

現在開始培養,似乎還來得及。

2010年3月9日 星期二

Gymnopedie No.1(1888)


(picture from wikipedia)

Gymnopedie原是斯巴達的搖頭舞曲,
一群人脫光光塗著發亮的油重複搖擺的動作。

作曲者Eric Satie似乎也很奉行著這種單調重覆的動作,
據說他在1898住在巴黎市郊的Arcueil,
每天來回巴黎要12英哩。
他都用走的,一步一步,
每天,重複著同樣的動作,
最終陷進泥沼裡。

當然,所有對Gymnopedie著迷的聽眾也一樣。

2010年3月2日 星期二

奧德修斯之死 The Death Of Odysseus

雅典娜(Athena)的寵兒,平生多智謀為人稱道,聲名達天宇的奧德修斯(Odysseus),最終殺光了潘尼洛普(Penelope)的求婚人。從祈求著謬思(Muse)的敘述開始,隨著雅典娜再度化身為門托爾,故事終於到了尾聲。

以上是荷馬的史詩奧德賽(Odyssey)的結尾。在史詩中,奧德修斯歷經多年最終返回家鄉,也應驗了當年的寓言。這寓言說道,如果奧德修斯參加了特洛伊戰爭,他將會遭遇凶險,並多年不得回家。奧德修斯為了避免寓言成真,只得假裝發瘋,每天狂拉著驢子跟公牛犁田,並用鹽灑在耕地上不讓作物成長。阿嘉門儂(Agamemnon)派帕拉墨得斯(Palamedes)去拆穿奧德修斯的謊言,他把奧德修斯剛出生的兒子特勒馬科斯(Telemachus)丟在奧德修斯犁田路線前,因此搓破了奧德修斯。不過這個可憐鬼帕拉墨德斯因此被有仇必報的奧德修斯搞死在特洛伊,這告訴我們,千萬別拆穿聰明人的謊言。(後來奧德修斯被派去勸阿基里斯(Achilles)加入特洛伊戰爭,抓包了阿基里斯扮女人!阿基里斯這沒腦的可沒在特洛伊把他宰掉)

相較於伊利亞德(Iliad)中敘述阿基里斯命運的寓言,奧德賽中其實也有對奧德修斯死亡的寓言。在Odyssey11,118中說道:

當你把那些求婚人殺死在你家裡,或是用計謀,或是公開地用鋒利的銅器,這時你一定要出遊,背一把合用的船槳,直到你找到這樣的部族,那裡的人們未見過大海,不知道食用參鹽的食物,也從未見過塗抹了棗紅顏色的船隻和合用的船槳,那是船隻飛行的翅膀。我可以告訴你明顯的徵象,你不會錯過。當有一為行路人與你相遇於道途,稱你健壯的肩頭的船槳是揚榖的大鏟,那時你要把合用的船槳插進地裡,向大神波塞冬敬獻各種美好的祭品,一頭公羊,一頭公牛和一頭公豬,然後返家,奉獻豐盛的百牲祭禮,給執掌廣闊天宇的全體不死的眾神明,一個個按照次序。死亡將會從海上平靜地降臨於你,讓你在安寧之中享受高齡,了卻殘年,你的人民也會享福祉,我說的這一切定會實現。(王煥生譯本)

這是持金杖的特瑞西阿斯的靈魂所做的寓言,奧德修斯返家時聽從神女基爾克(Circe英文Κίρκη Kírkē 希臘文)的意見進入冥府聽取如何回家的方法。

根據史詩輪迴(Epic Cycle)這個集合特洛伊戰爭的史詩大全集,從描述開啟特洛伊戰爭起因的帕黎斯(Paris)的選擇的Cypria開始,荷馬史詩伊利亞德,描述阿基里斯之死的Aethiopis,製造特洛伊木馬的小伊利亞德(Little Iliad),描述特洛伊城破的Iliou persis ,阿嘉門儂與希臘人回家的Nostoi(Returns),到奧德修斯返家記的奧德賽,以及最後的故事Telegony。而有關奧德修斯之死的記載,就在Telegony裡。

可惜的是,Telegony已經沒有文本留下,可能隨著亞力山卓港圖書館的大火而消失,或是被第四次十字軍毀於君士坦丁堡。最終,只留下了內容的摘要,以供後人弔唸,或是幻想奧德修斯之死。故事是這樣的:

兩段故事,
第一段故事接著奧德賽的結尾,開始於潘尼洛普的求婚者們的葬禮,奧德修斯向Nymph(少女之靈)獻祭(大概是因為他殺光了跟求婚人廝混的女僕心生懼怕(誤)),並向Elis開始旅行,並遇見了不知名人士Polyxenos,這人給了奧德修斯一個描繪Trophonius故事的碗。奧德修斯回到了伊塔卡(Ithaca),並根據寓言向Thesprotia旅行,這那邊他娶了Thesprotia女王,並為他生了個孩子。奧德修斯為了Thesprotia與鄰近的Brygoi打了一場仗,這場戰爭眾神們也無可厚非的介入了(畢竟,哪場戰爭這些無聊的神們沒參加呢?)由厚愛著奧德修斯的雅典娜對抗守護Brygoi的戰神阿瑞斯(Ares),最後阿波羅(Apollo)出馬調停了這場戰爭,不過,Thesprotia的女王在戰爭中死亡,他的兒子繼承了王位,奧德修斯則回到了伊塔卡。

第二段故事開始於神女基爾克的島上,在奧德修斯被困在她那兒的一年中,最終她為他生了一個兒子特勒茍那斯Telegonus,意思是生來就很遠,大概是紀念他那個逃之夭夭的老爸。在雅典娜的建議下,基爾克告訴特勒茍那斯他老爸的名字,給了他一根帶著毒刺的神矛,並讓他出發找他爸爸。暴風雨讓他迷失了方向,在不知名土地上,他開始劫掠當地的家畜為食,並用神矛殺了前來保護家畜的人。洽巧的是,那個人就是他老爸奧德修斯。他在奧德修斯死前,與老爸終於相認,並且懊悔不已。特勒茍那斯最後帶著老爸的屍體,與潘妮洛普跟特勒馬科斯回到了神女基爾克的島上,特勒茍那斯娶了潘妮洛普,特勒馬科斯則娶了基爾克,神女基爾克讓他們成為不朽。

由這故事我們得知,奧德修斯的死亡似乎不如奧德賽中寓言的那樣。而事實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在沒有Telegony文本的情形下,似乎永遠不可能知道了。不過,偉大的奧德修斯之死,的確讓人無法不做進一步的思考。到底奧德修斯發生了什麼事情讓他的死亡偏離了寓言呢?從Telegony的故事中,卻也稍稍可以看出一些端倪。以下是那些幻想:

1.根據摘要裡面特別提到的,奧德修斯前往Elis旅行,遇到了Polyxenos。我們並不知道奧德修斯與此人發生了什麼樣的事情,但在這段故事的最後Polyxenos給了奧德修斯一個碗。這個碗上則描繪著Trophonius的故事。而關於Trophonius的故事,可多了。以下講兩個可能出現在碗上的故事。

一則故事是Trophonius與他哥哥Agamedes已建造阿波羅的德爾婓(Delphi)神廟聞名,德爾婓神廟的神諭在希臘時代廣為出名,即使在波希戰爭時期,波斯人雖然宗教不同,但也不敢對德爾婓神廟無理。有一說,當他們兄弟倆完成了神廟,神諭告訴他們接下來的六天,他們可以做任何他們想完成的事情,並且到了第七天,他們最大的願望將會實現。他們於是做了所有他們想做的事情,而在第七天,死亡降臨在他們身上。人們所說"那些受神喜愛的人們將會早死"就來自於這個故事。

第二個故事則是,兄弟倆為了Boeotia之王Hyprieus建造了一個藏寶室,不過他們偷偷製造了一個秘密入口,來偷取Hyprieus的寶藏。Hyprieus發現了有人偷拿了他的寶藏,但他並不知道是誰偷的,於是在藏寶室放置了一個陷阱。Agamedes則被陷阱困住,Trophonius砍下了Agamedes的腦袋,讓Hyprieus不知道是誰偷了他的寶藏。Trophonius最後逃到Lebadaea的一個洞穴裡,從此消失無蹤。後來 Aristophanes(第一次在文中出現精神導師,決定挪台以示敬意)在他的戲曲"雲"(clouds)裡,用"掉進Trophnius的洞穴"來形容將遭受極大的恐懼。

如果Polyxenos給的碗上,描繪的是第一個故事,那奧德修斯之死沒有符合寓言倒是可以藉此解釋。因為奧德修斯本來就是眾神的寵兒,以聰明機智受到眾神的愛戴,尤其是雅典娜特別喜愛他,雖然他在奧德賽的故事裡惹惱了海神波塞頓,但雅典娜引領著奧德修斯光榮的返家。那些受到神所喜愛的人將會早死,或許因為某些事情,讓奧林匹斯的眾神們決定讓奧德修斯早日陪在他們身邊,導致了他的死亡。但如果碗上描繪的是第二則故事,那跟奧德修斯死亡則比較沒有關係,頂多只能臆測奧德修斯又將再度開啟一次的冒險,但最後又靠著機智而逃脫。雖然Aristophanes用這故事形容將遭受極大的恐懼,的確有可能暗示著奧德修斯的死亡,但雲完成於西元前423年,而Telegony 比較有可能在西元前567年(Telegony有可能的作者為Eugammon,他在西元前567年左右發跡)就完成。如果這故事導致了奧德修斯的死亡,不可能一百年後才由Aristophanes才用此來描述遭受極大的恐懼。

2.有關奧德修斯之死的第二個可能則是,奧德修斯並沒有達到寓言中應該要做到的事。根據寓言,奧德修斯返家後,要奉獻豐盛的百牲祭禮,給執掌廣闊天宇的全體不死的眾神明,一個個按照次序。這件事及說明只要奧德修斯不在惹惱某位神明,他將可受到眾神的祝福,平靜的死亡。但在Telegony故事中,他卻在Thesprotia跟Brygoi的戰爭中惹惱了戰神Ares。既然奧德修斯破壞了他應該要遵守的寓言,那他的死亡也不會是個意外了。

3.最後一個可能則是,奧德修斯的死的確就如寓言,只是我誤解了寓言的意思。再看一次寓言中描述奧德修斯死亡的段落"死亡將會從海上平靜地降臨於你,讓你在安寧之中享受高齡,了卻殘年,你的人民也會享福祉,我說的這一切定會實現"。從這段描述中看來,死亡的確從海上降臨在奧德修斯身上,因為Telegonus就是來至於海上,而最終奧德修斯與Telegonus的相認,應該也讓奧德修斯獲得了安寧。另外,雖然我們無法推斷奧德修斯的年齡,但也至少有40~60歲(成王後去特洛伊打仗,20年後返家,在加上Telegony裡面的故事),在當時的人類中應該也算是高齡了,最後不僅死的安詳,也沒有殘年的痛苦。而最終他的妻子與兒子,最後都被神女基爾克化作不朽,更是人纇中最大的幸福。


從帕黎斯的金蘋果開始,尋求榮耀的阿基里斯,到最後奧德修斯的死亡,整個史詩輪迴的最後講述的主角,奧德修斯,其實就是人類最典型象徵。將智慧用在所有為自己有利的地方。為生存,為財富,工於心計,有仇必報,尋求在世的富貴與死亡的平靜。而奧林匹斯的眾神將這些都看在眼裡,並參予其中,如同後世的我們不僅僅只是看著這些故事,更也注定要自己走一遭了。

2010年2月27日 星期六

火車上的陌生人 Stranger On A Train (2005)


(picture from 博客來)

"抽菸是永遠不會出錯的愛情,也沒有任何意義。"

在所有白日夢,抽菸,以及狀況不斷的環遊美國行中,

我最相信這句話。

因為我不抽菸。

2010年2月26日 星期五

失落的符號 The Lost Symbol (2009)


(picture from 博客來網路書店)

別跟我說"失落的符號"在講2012!

2010年2月9日 星期二

查無此人 (2008)


(picture from google picture search)

會看下去絕對是因為那件無法割捨的制服

還有已經忘卻的記憶

想念木棉花絮飄揚的操場

因為那是我僅存的印象

現實

這次跟電影一樣

都是

查無此人

2010年2月3日 星期三

天啟將臨 Apocalypse Soon? (2009)

Original post from http://www.archaeology.org/0911/2012/

天啟將臨?
by Anthony Aveni

到底馬雅曆告訴我們有關2012以及世界末日是否是真的 ?

在2012的12月21號,數以千計的朝聖者將會以"神聖之旅"的名義,蜂擁到蒂卡爾(Tikal)的Chichén Itzá(在猶加敦半島),或是其他眾多著名的美洲景點。他們將等待著我們已知道的古馬雅預言在此出現徵兆。這將會是一場大爆炸亦或是一次祈福?將會是世界末日亦或是新生?這得看你相信哪個新世紀的先知?是那個自我感覺良好的折衷主義神秘預言者,叫做Valum Votan的時光迴圈守護者(或是關閉者還是終結者,隨大家稱呼)。還是闡述銀河的宇宙薩滿(請不要問我他是誰,可能是霹靂貓之類的)。根據紀錄長時間的馬雅曆法,也就是長計曆(Long Count)。在2012年 ,各式的小型累積計迴圈(注1)將會歸零,然後新的一百八十七萬兩千個日子的迴圈(也就是五千一百二十五點三七年)將會開始。隨著2012的漫長等待到來,各種2012到底會發生什麼事的論述逐漸在網路,在印刷物,甚至在電影中出現。就像是打著"We Were Warned"旗號的好萊嗚大成本大製作史詩災難片"2012",就將在11月上映!

注1: cycle :馬雅曆法是由各種計算方法組成,而每種計算都是以迴圈(cycle)的形式,例如卓爾金曆(Tzolk'in)算法是是一個13個20天為一迴圈總計為260天,而哈布曆(Haab')則是以20天為一月,將一年劃分為18個20天的月跟一個五天的月,總計365天,而卓爾金曆跟哈布曆又可在52年後同時規零在開始,又是一個新的迴圈。有點像是天干地支60年一迴圈的觀念。

很多的寓言是從外太空開始的。如我們所知的,有一個黑洞正在銀河(白色的那條)中央,在2012年太陽將會與銀河系處在同一個水平面上,這是兩萬六千年來的第一次。之後,根據末日論者的說法,黑洞將會很順利的把整個太陽系吞噬。Lawrence E. Joseph,2012末日啟示錄的作者提到,在下一個太陽活動的高峰中,太陽表面會強烈爆發出巨大的火燄,向地球方向推出一個柱狀的太陽粒子。而地球的磁場會因此反轉,造成嚴重的後果,像是產生出猛烈的颶風,所有的電子通訊設備將會全面失效等。近年來的嚴重天災,從卡翠納颶風到南亞海嘯,他們都跟這次太陽的對準銀河平面有關,而古馬雅人卻早就知道了。這還真是個壞消息阿。

同樣的對於2012的來到依然有存在著幻想般的好消息。有些人說,與其解釋2012是場大災難,不如說是在這時間點將遭遇一場大規模的覺醒;所有人類會被一個文明的集體意識啟發,而這將會解決現今世界上的所有問題。如同John Major Jenkins這個唯心論者以及前軟體工程師所寫道的
"冬至的太陽將會緩慢的移動到銀河的中心,在12月21日(或是23日,看你的日曆),當太陽穿過大裂縫,一個在銀河中的黑暗能量,也就是馬雅人提到的"創世的子宮",將把這個世界轉化,而人類將會重新與宇宙之心連結。"

不知不覺中,古馬雅提供了這些宇宙廢話很多的參考資料。像是在Izapa的25號石碑,一個座落在墨西哥太平洋岸大約為前古典時期(約西元前400年)的紀念碑,這樣的紀念碑紀錄著銀河的對準的位置代表著長計曆的結束。而拿25號石碑當例子,這個石碑描繪著鳥神坐落在宇宙樹頂端的景象。而Jenkins則認為這顆宇宙樹所代表的是銀河成為了南北向,也就是馬雅人認為天空將會在新的開始到來時所呈現的樣子。

這類暈頭轉向的寓言遭致文化界與學術界雙方面嚴厲的批評。沒什麼證據能說明馬雅人在意過銀河。當他們提到銀河時,通常把銀河想像為一條路。儘管著名的馬雅學者David Freidel與Linda Schele及作家Joy Parker在1997年出版了Maya Cosmos一書中,有著馬雅文明被發現以來最完整的當代文化研究。但銀河跟宇宙樹有所關聯的說法,卻開始大量的流行。

從天文學的角度來看,這個兩萬六千年的迴圈造成太陽對準銀河水平面的觀點,在西元前128年由希臘天文學家Hipparchus第一個發現。他觀察到在太陽年(地球繞太陽所花的時間)及恆星或是恆星年(太陽重新對準恆心的時間)中有一些細微的改變。根據他觀察的結果,每一年太陽升起及落下行徑位置跟星幕位置的改變有關聯。而這個天文景象則稱為歲差現象(注2)。產生歲差的原因在於地球軸在自轉時的偏移(因為地球軸不是90度)。實際上,這就造成了太陽的位置在春秋分及東夏至的不同而產生四季,而這個慢慢的轉變則關係到黃道帶上的星宿。馬雅的天文觀測者瘋狂的著迷於黃道帶,所以他們也注意到了太陽年跟恆星年的差異,但沒有可說服人的證據說明馬雅人已經解釋了歲差現象或是他們完全理解歲差現象。

注2:precession歲差現象,請自行查閱WIKI。

根據這些2012論者對像是25號石碑紀念碑這樣的解釋,馬雅人不僅已經追蹤察覺了歲差現象,還因此預測出長計曆結束,新的迴圈再開始時天空會出現的景象。但是,任何一個無法輕易在夜間觀察到天空的人將會發現,這個橫跨著天空的寬廣發光帶狀銀河跟桌面上的天文軟體所表現出來的有令人訝異的不同,而這種軟體則常被用於推論那些古代星星凝視者們所看見的天空。舉個例子,即使沒有太陽在裡面,銀河系的平面依然是非常難以去定義的。所以,在銀河及太陽系位置的校對上可不是從外觀上用大頭針定住位置就可以比這三百年來的觀察精準的。同樣的,這個在25號石碑上標註所謂獨特的南北向銀河,其實每年都會發生。更重要的觀念是,沒有證據能證明馬雅人拿的星座圖設計的跟我們一樣好。最後,沒有跡象顯示馬雅人曾經丁點兒關心過太陽閃焰,太陽黑子或是磁場。硬要將25號石碑紀念碑當作預言這樣的鑽牛角尖的作法,是既不完全又空泛又不適用,只能證明那是無意義又過時的想法而已。

但即使不是末日預言論者,絕大多數了解古馬雅的人們也會著迷於那熟練的時間記錄系統。這系統清楚的被記載在那些樹皮書或是經典書籍中,也讓那些天文學家們可以有憑據的精準預測像是月蝕這樣的天文現象。所以也不難想見那些有心耍神秘的人認為古馬雅人可以預見未來的事物了。但是文化記錄到底留下了哪些事情說明馬雅人為何要記錄時間以及他們為什麼要創造這些的紀錄方式呢?

在古典時期初期(大約西元200年左右),當時的馬雅政權正精通於開墾土地,擴張國土,並開始建造一些設計巧妙的龐大建築物。他們即將在當時的世界建立一個偉大的文明。更早個幾百年,馬雅的統治者根據他們的創世神話修訂了最基本的曆法。他們發明了像是長計曆這般連綿不絕的時間迴圈。而這個耀眼的創新,則是移植馬雅文明創世以來的所有根基。長計曆建立在馬雅長久以來的20進位法,以日為基本單位。它由13個週期所組成,對應著馬雅神話中通往天堂的13層階梯,每一層則各由一個神聖的軀體圖像來代表一件神物,這圖則稱之為baktun。而這些baktuns在組成了一個5125.37年的創世週期。當這個創世期的迴圈結束時,這個計數則轉到下一個第零天。

在馬雅各個遺蹟中的石碑雕文裡清楚的展示了長計曆裡記錄,由五個數字所組成的字串(拿12.8.0.1.13作例子,這五個數字等同西元1776年的七月四日)有點像是報紙上的日期。這些時間紀錄者有點像是政治或是宗教上的宣傳機構。馬雅的統治者藉此紀錄像是加冕典禮,婚宴,聯盟,戰爭勝利或是小迴圈的結束(像是9.15.0.0.0這記載在Copán的B石碑上的數字代表了katun(20年的迴圈)的結束),這些紀錄對於文化上非常重要但其實卻只是統治者在大規模的記載個人的歷史事件,就像是他們創世的先祖神明所遺留下來的歷史一樣。因此,石碑上的長計曆有著具體的範例去讓這些統治者宣告他與他的血脈有著極長的統治權力。

長計曆的開頭指出了最近一次的開創時期,是來自於馬雅過去的神話。第零日在西元前3114年的8月11日。這個日子被標記為13.0.0.0.0。當長計曆來到12.19.19.17.19,也就是2012年的12月21日,下一個第零日(當下或是這一天結束)就會跟我們在13個baktuns之前看到的日子ㄧ樣。當太陽劃過南馬雅的經緯線時,是馬雅世界中極重要的事件,而8月11日則是每年兩日中的一日。12月21或22日是冬至(或是太陽停止日),是太陽在天空中能達到最南的日子。所以能想見的,過去以及未來的第零日或是創世的事件會故意的與太陽循環到這個重要的位置有關。

為什麼長計曆開始於西元前3114年呢?曾經存這麼古老的部落可以建立出後來的馬雅文明咩?如果我們參考世界上其他的曆法如何創造起頭日,我們會發現,像是基督,羅馬,梵文曆的起頭,不是像馬雅曆一樣任意的連結某個歷史事件,就是屬於自己文明的某個有象徵性時刻(就像是基督曆就大致開始於我們想像中基督誕生的那天)。不過,馬雅曆開始的這天銀河或是黃道帶的位置上沒有啥特別的,天空也沒有什麼神秘異像。馬雅人可能選擇一些日子,可以讓他們回頭去訂定他們自己的創世日期。7.6.0.0.0(西元前236年)就是一個符合早期長計曆的描述,可以讓馬雅人往回推定的日子。這天同樣的為一個katun的結束,有著與創世日的日月有著同樣的名字。這點讓那些2012先知們有趣的認為,這個世界一定將會結束在一個馬雅人幾千年前曾經有,或是沒有也無妨的某個馬雅歷史象徵日,況且他們幾千年來也同樣的推論著這個日子。不過,古馬雅人可能會想告訴我們說"嘿! 你們自己去找你們起始日叭!"

儘管馬雅人相信這個連綿不絕的創世迴圈,但是依然沒有清楚的證據證明什麼會發生在我們的這個13.0.0.0.0。也就是如此,上次創世的計日表發生什麼事情也無記於事了。不過,可怕的場景則記載在這個14世紀的馬雅樹皮書Dresden古抄本的最後一頁。它描繪了洪水所帶來的毀滅:一個天空中的鱷魚嘔出了洪水,它噴出"太陽"和"月亮"字形則連接到野獸的分割體。在書頁的中央則是一個老女人模樣的神從她的容器中將水倒出,而在書的底部則是一個男性的神揮舞著弓箭與長矛。早期的殖民地韻文同樣記載了創世洪水的故事。說來稀奇,這些當代的末日先知們並沒有將洪水神話似為一種毀滅的模式,不過那些拍電影的當然不會放過。在2012這部電影中栩栩如生的特效可是將巨大的海嘯席捲到喜馬拉雅山脈,同時也將航空母艦捲到白宮上頭呢!

馬雅的紀念碑中並沒有對過去的創世時期有太多的敘述。在瓜地馬拉的Quiriguá的C石碑上對於13.0.0.0.0的象形文字描述中有提及神的下凡(跟當時的統治者與Caucac時期有關)。這個神創造了第一個爐台,用三個石頭搭建而成(代表天空中天狼星座的某部分)。關於我們那個13.0.0.0.0,在墨西哥辣椒州(state of Tabasco) Tortuguero的6號紀念碑則描述了一個超凡的形體下凡到人間,但就在故事正要開始精采的時候,銘文卻因侵蝕而失去,徒留給那些先知們臆測的想像空間。

我們是否一定要用馬雅的敘事來看待真實的歷史(以及未來)?尤其是取代所有可翻轉的時光迴圈,像是金星的消現,包含了季節年的馬雅260天神聖年曆的52年曆迴圈,我們是否也能把他們當作傳遞復興傳統儀式的骨架?當每年我們參加例行的跨年夜活動,慶祝這個季節迴圈的結束,隨這最後的時刻到來,通常還蠻悽慘的。然後我們表現的很有決心(新年新希望)來淨化自己並沉浸於更美好的未來。那些廣泛熟析馬雅迴圈文化結束的寓言被當作一種與神互惠讓世界趨於平衡的課題。有點像是用穀物來交換債權。這種模式馬雅的宇宙觀點,讓我們受到啟發。不過在這件事情上,那些2012論者跟古馬雅同樣的渴求重新與過去過往之地做聯結使他們生存意義得到更大的想像。當那些馬雅人用雕刻長計曆在石碑上的行為來緊緊與他們上古的神明綁在一起時,那些2012論先知們也用馬雅神話跟算術來招換某些宇宙中的善良精神或是將腦袋中的邪惡驅逐。

在以英文為主的世界,像是美國,同樣有些關於2012的歇斯底里言論。那些世界會毀滅在大災難的論點被深深的埋植在新英格蘭區。當懺悔者公開的宣揚神及將從天而降並將對他們進行審判時,這類福音與天啟的崇拜在早期的1640年代特別興盛。兩個世紀後,數百個米勒派(也就是基督復臨安息日會教友)根據著他們的領袖,威廉米勒的聖經計算結果,預測著主耶穌將於1844年的10月22日回歸,並眼巴巴的等待著"希望的祝福",人們爬上屋頂等待,等待著主第二次的降臨。

現今,美國人期待一個天啟的象徵已成為世俗的主流。許多人還記得Kohoutek彗星在1973年所挾帶來的冰球將會毀滅世界。或是加州的千囍年的開墾工程,在1997年Hale-Bopp彗星來臨時,被天堂之門組織當做外星母船來崇拜,並造成39名成員集體自殺。著名的阿茲提克宇宙年曆迴圈在1987年合流則是美國人希望宣揚未來啟示的例子。

馬雅在1970年代成為創意與新建的現代神話,是沒有巧合的。在這個時間點,學者們開始對馬雅遺跡有重要的解碼突破。重複著早一百年前神秘的消失的大陸學說的潮流。相關的流行附會文學例如Peter Tompkins的墨西哥金字塔的秘密(Secrets of the Mexican Pyramids),Frank Water's 的墨西哥謎題(Mexico Mystique),以及Luis Arichi的庫庫爾坎金字塔(The Pyramid of Kukulcan )等書則是在馬雅解密後秘密揭露的先鋒。同時這也是所謂的共享時代的起點。因為同時同地的需求所展現出來旅遊產業。旅行者像是新世紀心靈學習者們在春分時刻蜂湧到Chichén Itzá,像是去看El Castillo陰影中的蛇象。神聖的旅遊已經開始為2012神話賺了大把鈔票。星星集團則準備在Copán 及Tikal舉辦 轉變世俗之夜。而勤勉的企業家們則開始準備2012生存用具,像是2012完全白吃守則(Complete Idiot's Guide to 2012),有著Doomsday2012及Shift Happens標語的T恤。更不用說電影了,那只是開始而已。

我們生活在一個科技的時代裡,廣大面像的社會似乎是由合理,有經驗的科學來帶領著我們。但這也是為什麼對神秘卻逃避現實銀河星子的見解,充滿過度精確的數學運算,歷史,以及假裝是科學的宇宙謬論會被這樣大規模的討論。在憂心匆匆的時代,我們依靠著老祖宗的智慧,或是其他人的老祖宗,有些也許已經遺失在時光沙漏中了。或許唯一可以從這混亂的世界找回控制權的方式是重新發現那些消失的知識及使用它們。所以我們浪漫的期待著古馬雅。

但是馬雅光榮的成就及其他錯綜複雜的古世界文化本身已經夠吸引人了。我們無須幫他們另行點綴西式的或是天啟的服裝。至於教育大眾我們已經熟析的馬雅或是其他特殊的文化的責任,像是馬雅500年來能只靠眼睛精確的觀察出金星一天,已經夠我們花一輩子時間去研究了。但這些2012歇斯底里的論點仍不經要讓我們想問道,是否人性對宇宙永續連結的需求是科學與理性永遠無法克服的,無論我們如何做好我們的工作。

2010年2月2日 星期二

棄寶之島~遙與魔法鏡 Oblivion Island ~ Haruka and Magic Miorr (2009)


(picture from official website of Oblivion Island )

一個簡單的故事加上3D Model與2D Background 的完美結合

讓曾經從事相關行業的我不經感嘆

如果能有機會

我們是否也能做出如此品質的作品呢?

所有遺落與失望的環節

如果重新串聯

世界也就會不一樣了吧

可惜現實永遠無法像電影劇情

錯過了再也不會回來了

2010年2月1日 星期一

胡瀞云鋼琴獨奏 (2010)


(picture from google search )

上半場很快的把我從昏迷中轟醒

下半場直接用格拉納葛斯的愛與死
(E. Granados: El Amor y la Muerte, from "Goyescas")

將我打進異次元裡

老實說下半場真的是在神遊了

到底聽進了多少我也不知道了

不過

上面那張的POSE真的超帥的啦~

能在現場看到真的很棒!

Hi 192 (2010)


(picture from Nemo's Facebook)

從19兩的聊天開始,音樂慢慢的展開,

一段故事也慢慢的浮現出來,

就像翻開一本故事書,

然後忽然間就再也不想闔上它。

今天晚上不睡覺,

一起說, Hi~ 19兩

2010年1月26日 星期二

The best scene of 2009 movies


(picture from Youtube Whip it trailer snapshot)

the touching monment with the fancy underwater visual

bright Ellen Page and the song Your Arms Around Me by Jens Lekman

Whip it !

The best scene of 2008 movies


(picture from google picture search)


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

this moment , forever.

2010年1月5日 星期二

Karsh 100 (2009)


(picture from Museum of fine Art,Boston)

Yousuf Karsh,亞馬尼亞裔的加拿大籍人像攝影師

Boston美術館在此展覽以紀念他100歲的冥誕

因為Boston是他晚年居所及過世的地方


就像是英文wiki裡寫的

one of the most famous and accomplished portrait photographers of all time

看到他所照的人像

就像我已經認識那個人一輩子

事實上我的確認識那些人我的這輩子

但我懷疑是我真的認識那些人

還是透過那些照片

Karsh所拍的照片

2010年1月4日 星期一

革命前夕的錄音日誌(2009)


(picture from google search)

到底要做了什麼才能稱的上革命?

一張混在台灣那可憐銷售數量的專輯中名不驚見中的一張

既沒有排行榜前三名(雖然就算有了也沒什麼)

音樂上也沒有什麼超次元突破

也不是第十一張專輯

到底有什麼好革命的?

封面那大大的CROWD
我想可能是印錯了

Clown才對吧!